图片 寻求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最佳结合点_牛牛赌博app下载|网赌放水征兆推荐**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017年

寻求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最佳结合点

2013-11-02 09:32 点击次数 :

新浪财经客户端:全市场极速行情 不限次数免费股价提醒

  文眼

  长期以来,投资一直充当着经济火车头的角色。在城乡差距巨大、地区发展明显不平衡的情况下,投资在今后仍然是推动中国社会均衡发展的引擎。但是,现在的投资不比过去,由于中国经济在总量上已处于世界第二的位置,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倾向于投资外向型制造业,那是不可持续的。在消费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又一大引擎的时候,如何促使投资与消费协调发展,实现双轮驱动,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课题。

  ——亚夫

  ■今年一至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5.9%,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达55.8%,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投资与消费相比,投资贡献率高出消费9.9个百分点,拉动GDP相差0.8个百分点。可见,投资仍是支撑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长期以来,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结构失衡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2001-2012年,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消费,而事实证明依靠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需要付出更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其产生的负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由投资拉动为主转型为消费投资双轮驱动,大力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是我们多年来宏观调控所企盼的目标,也是经济健康发展所必须达到的效果。为此,应当尽快改变投资主导的增长模式,形成以消费投资双轮驱动的长效发展机制。

  ■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重点是要大力调整投资结构,使投资进一步向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倾斜。同时,要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更好地发挥民间投资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梁达

  投资主导型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投资率上升趋势明显。2001—2012年,投资率由36.5%提高到47.8%,投资率年均上升约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消费率出现明显下降,由2001的61.4%下降到2010年的48.2%,只是在近两年略有回升,2011年和2012年消费率分别为49.1%和49.2%。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为减少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和不利影响,国家实施了应对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大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政府资金投入,带动了大量社会资本的进入,从而使经济和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

  2008年,我国的资本形成对GDP贡献率达47.5%,不仅高于消费贡献率4个百分点,也均高于在人均GNI3000美元时其他国家的水平。当时最低的美国资本形成率只有19.2%,比我国低24.3个百分点。巴西、俄罗斯也基本在20%左右,均远远低于我国的水平。

  2009 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87.6%,上拉GDP8.1 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当年投资率高达47.2%,比上年提高3.4百分点。受2009年高投资的影响,2010年和2011年投资率仍居高位,投资率分别达48.1%和48.3%,分别上拉GDP5.5和4.4个百分点。2012年由于国家采取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多项政策效应,投资率有所下降,为47.8%,比上年降低0.5百分点,对GDP贡献率降低0.6个百分点。

  从总体来看,2001-2012年,我国经济保持了10.1%的平均增速,主要得益于投资对经济的巨大贡献,投资充当了驱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经济增长模式主要显现为投资主导型。它的优点是利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迅速扩充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厂房、设备等社会和产业资本,推动经济高速增长。

  但这种传统的投资主导型的增长模式,主要热衷大资本、大企业、大项目、大基础设施,由于资本的有机构成高,其相对就业吸收能力弱,且大资本和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创业的挤压所形成的利益大都流入和集中在政府、央企和其他所有制的大型企业的手中,而没有持续不断地将大部分比例收益形成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而削弱了居民消费能力。

  事实证明,单纯依靠加大投资的办法来支撑经济增长速度,结果只能使投资与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失衡,并且重蹈物价、房价猛烈上涨的覆辙,对经济产生的负效应不可低估,也是不可持续的:

  1.使部分行业出现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容易导致经济增长大起大落

  从短期看,在投资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支配下,投资过快增长会引起投资品、能源等部分物资供应以及交通运输紧张,导致相关产品价格过快上涨。从长期看,经过连续几年的大规模投资,部分行业生产能力显著扩张,由于消费增长落后于投资,部分行业可能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最终使得靠高投资维持的高增长难以持续,导致经济增长大起大落。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从过剩的行业看,大量建设的恰恰是技术含量不高,能源、原材料消耗大,污染严重的行业,过剩的产能容易导致产品价格下降,产品积压,支撑这些行业发展需要进口能源、资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容易受制于人,难以长期维系。

  2.导致银行呆坏账增多,加大了金融风险

  由于我国银行经营业务较为单一,过度集中于信贷业务,银行自身具有放贷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同时,在我国金融行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各种投资主体(主要是企业)缺乏其他融资渠道,投资资金主要依靠银行系统。如果企业一旦无法偿还贷款,银行系统就会出现危机。由于连续多年的大规模投资,一些行业已出现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下滑,盈利能力下降,其偿还银行债务也就很困难。从长期看,过度投资加大了金融风险,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3.投资率过高导致经济增长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与日俱增

  投资主导经济增长,意味着机械设备以及其生产所需的投入品生产增速大大高于消费品增速,投资品的高增长又与能源需求的高增长联系在一起。2001年,我国能源消耗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之比)为0.4,2011和2012年分别达到0.76和0.51。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消费约占我国能源消费的70%。2000年以来我国的煤炭消费量增长了三分之二,到2012年煤炭消费量超过了33亿吨,是美国的两倍,而我国的经济规模是美国的52.5%。高消耗的增长还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目前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全球第二,多个城市位居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列。

  4.过度投资导致消费率不高,吸纳就业人数不高

  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投资快速扩大的同时,必然导致消费增长相对迟缓。2010年,我国人均GDP为印度的2.1倍,但由于居民消费在GDP中的份额过低,我国居民消费率(38.4%)比印度低39.2个百分点。从吸纳就业看,不同行业吸收劳动力的程度不同,与轻工业和服务业相比,生产投资品的钢铁等重工业的资本密集度较高,单位资本需要的劳动力较少。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的速度较为缓慢,2001―2012年间,我国的就业人员数年均增长0.5%,增速缓慢与投资主导型发展模式有一定关系。

  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角度观察,我国经济不能长期依靠投资拉动增长,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投资增长会造成新的供给,而新的供给要靠新的消费消化掉。如果没有消费提供支撑,投资就可能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形成产能闲置、产品积压、效益下降,最终会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因此,深圳新闻资讯 ,我们一方面要降投资过度或过热,另一方面要扩大消费,而扩大消费的着力点是要培育和巩固消费热点。

  

  消费驱动对经济发展有可持续动力

  与投资相比,消费的增速一直滞后于投资。2001-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2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两者的增幅差距相差7.6个百分点。从发展趋势看,消费的增长速度应该接近于投资的速度,但与投资相比仍会有一定差距。

  从消费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看,与投资率相比,我国的消费率则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并呈现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62.1%下降为2012年的49.5%,年均消费率为57.4%,其中年均居民消费率为42.8%,34年间有17年份的消费率低于60%。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2001-2012年消费贡献率在35.8-56.5%,投资率在48.5-87.6%,投资贡献率明显超过消费贡献率。

  通过对消费和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消费和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促进消费增长1.72个百分点;消费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经济增长0.21个百分点。在国内需求中,消费需求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投资增长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拉动作用。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消费需求出现了持续较快增长的势头,但与投资高速增长相比,消费需求增速仍显不高,内需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相对于投资而言,我国消费需求的增长具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并且可持续动力仍很强劲。支撑消费增长长期向好,驱动力具有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是:

  1.消费需求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已逐步形成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这正是消费结构升级换代加速时期,标志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会加快,处于以发展性消费为主的阶段,发展空间可观。消费升级加快将继续推动高新技术产品的旺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程度提高以及高收入群体的扩大,也将会推进我国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升级,并带来居民消费观念的更新,使一些具有拉动经济增长功能的商品尽快成为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与产品结构升级。旅游、高档(汽车、住宅)和高技术消费品以及信息产品消费将迅速增长,给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行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人民币升值将提升居民的购买力

  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会明显提高国内金融资产的相对市场价格,使国内居民获得更大的财富效应,提升购买力,进而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会使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地下降,购买进口商品和出境留学、旅游等变得相对便宜,这些都会直接地增加国民的消费福利水平。

  3.新型城镇化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持续内生动力

  统计数据显示,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吸收1000多万农民入城,进而带动约1500多亿元消费需求。2012年虽然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2.6%,但仍低于发展中新兴国家城市化率60%,离发达国家城市化率80%的水平差距更大,城镇化仍滞后于工业化。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可以创造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将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更广的角度看,农民现实购买力的增加将为工业品带来广阔的市场,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将拥有可靠的保障,农村的城镇化也将在此基础上得以实现。工业品在农村找到稳定销路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利用自身的产业和行业优势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加工水平,并利用市场的优势来集聚资金反哺农业。

  4.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存在优化空间

  与城市相比,农村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偏低。2012年底,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彩电116.9台,是城镇居民的85.9%;拥有洗衣机67.2台,拥有移动电话197.8部,二者分别为城镇居民的68.6%和93%,与城市相比,农村耐用品消费市场、住房、衣着等消费潜力更大,可优化的空间巨大。因此,扩大消费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

  5.农民消费的稳步增长将对相关产业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

  对于近6.4亿的农村人口所组成的2.5亿个家庭来说,任何商品的普及率只要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增加200万台以上的需求量。据测算,我国农村居民每实现1000亿元最终消费,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2356亿元的消费需求,从而扩大工业部门的中间投入1253亿元,农业部门620亿元,第三产业478亿元。另据有关专家测算,农村人口每增长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因此,提高农民消费能力,释放农民消费潜力,意义十分重大。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coco)
文章人气: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军事 | 百科 | 科技 | 数码 | 汽车 | 游戏 | 娱乐 | 体育 | 文化 | 教育 | 房产 | 旅游 | 健康 | 女性 | 明星 | 美女